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利好汽车、民航、新基建
购置税减免是稳增拉动汽车销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长政策不车民有望拉动100万-200万乘用车新增需求。断加
经济新的码利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好汽航新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召开,基建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稳增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长政策不车民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断加本次会议推出6方面33项具体措施施,码利涵盖财政、好汽航新金融、基建稳产业链供应链、稳增促消费和有效投资等领域,长政策不车民尤其是断加针对兜底民生、纾困企业出台了多项增量政策。
多位专家分析,重振市场信心需要具体和强有力的政策行动。鉴于当前国内外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二季度稳增长力度亟需加大,真正有获得感的财政、货币、消费、房地产和投资政策陆续出台,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财税金融政策齐发力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这是高层在一个多月内第六次开会研究稳经济稳就业。此次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是对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稳增长政策的具体落实,将稳住经济基本盘。
财政政策方面,国常会明确,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李旭红教授告诉第一财经,留抵退税有助于解决当前宏观经济压力环境下企业的现金流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激发市场主体的经营及投资活力。今年受疫情冲击,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及经营压力,需要宏观经济层面出台更有力的政策。
随着企业困难加大,近期缓缴社保费政策覆盖范围明显扩大,时间也在不断延长。4月6日,国务院决定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在今年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并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4月27日,缓缴社保费政策从上述五大特困行业扩大至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此次会议在上述基础上,将缓缴社保费范围扩大到其他特困行业,并且将延缓时间延长至年底。业内分析,此举将减轻当期企业资金压力,有利于帮助企业纾困,而且缓缴形式并不会导致财政减收,兼顾了财政可持续性。
会议还提到,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
金融政策方面,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
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也提到,金融系统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围绕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此次国常会对于金融政策的安排非常恰当和及时,而且发力精准,主要针对的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从而发挥稳定市场主体、加快经济复苏的作用。此外,近期再贷款工具落地、LPR下调等,都在不断刺激信贷需求的释放。预计5月信贷缓慢复苏,但难现大幅好转,6月市场或将有明显提振。配置策略上,融资需求逐步修复或将抬升利率中枢,长期来看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会逐步显现。
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
疫情影响收入和预期,房、车等大额消费明显放缓。本次国常会明确,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告诉第一财经,疫情和就业是影响消费下滑的最大原因。不过,中国的消费潜力和空间依然较大,可适当通过财政政策发力,视情况发放消费券或补贴,以达到在短期内激活消费需求的目标。
王军表示,为缓解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对投资和宏观经济增长的拖累,纾困民营房企流动性危机,在供需两侧政策应继续发力。需求侧应进一步优化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包括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政策,如适当调整和放松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收缩性政策,特别是对于一线城市的过严限制性政策也应适时适当放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20.5万辆和118.1万辆,同比下降46.1%和47.6%。4月销量跌破120万辆,为近10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表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虽然目前汽车市场出现向好迹象,但当前还面临供给受阻、需求转弱的“双向压力”。必须坚持“需求拉动先行、供需双侧发力”,尽快扭转下滑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中信证券认为,购置税减免是拉动汽车销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有望拉动100万-200万乘用车新增需求。汽车行业最差时间已经过去,未来有望持续边际好转,看好汽车行业的整体复苏和长期发展。
目前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但多方猜测,上述600亿元有可能在今年结束前全部发放完毕。600亿元购置税补贴对象是哪些车型、补贴范围多大、补贴多久是行业密切关注的问题。参考以往经验,2009年和2015年10月,中国曾出台过2次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均针对1.6升排量以下乘用车,并对当年汽车消费促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车市低迷的结构分析看,传统燃油车购买群体近年受冲击最大,最需要支持。目前鼓励传统燃油车消费很重要,因为主流电动车价格更高,购车需求容易受到抑制。如果购置税减免如同前两次主要针对小排量的乘用车,减征至5%左右的税率,粗略计算下来可以覆盖1100万辆车,带来5%的汽车消费增速。
“即使还没有‘下雨’,但是效果已经在出现。”5月24日,全国汽车销售服务平台“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据该平台监测,5月第三周开始汽车销售门店进店量明显增加,不少客户会主动问及汽车下乡政策补贴情况。这表明前期行业里传出的政策消息,已经对终端汽车消费起到了的促进作用。
孙少军认为,本轮减征购置税更重要的意义是刺激消费信心,激发未封控市场汽车消费活力,通过销售带动生产以及产业链的复苏。
专项债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基建
在稳投资方面,本次国常会指出,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国常会特别提到,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8月底前专项债基本使用到位,是指专项债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项目真正开工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真正发挥拉动经济的效应。而且会上再度强调了今年专项债投向扩大到新基建等领域。
指出,地方专项债和国债都有可能部分用于提振基建投资需求,力求三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考虑到疫情对基建前期准备、土地整理、项目环保测评、以及跨省合作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预计国企牵头、符合国家长期战略、且为“点状”分布形态的项目更容易顺利立项实施。
证券首席经济学刘锋建议,基建投资应避免对传统基建的路径依赖,更多转向“新基建”和“软基建”领域。通过5G建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高端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低碳环保以及新兴消费领域的“新基建”投资,提升未来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制度的革新和产业链、供应链、社会保障体系、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等“软基建”投资,进一步畅通国内要素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水平,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三周下降 创两个月来新低
- ·西藏发现4名游客核酸阳性 划定中风险区7个
- ·长沙成热门宜居城市Top1,副市长康镇麟:年轻人选城市不仅考虑房价、收入,更注重生活氛围感
- ·生态农业赋能旅游的乡村振兴价值
- ·外盘头条:高盛称明年美股料延续熊市 沙特否认讨论OPEC+增产称必要时减产 马斯克裁推特销售员工 迪士尼换帅
- ·美联储戴利:通胀太高了,9月至少加息50个基点!
- ·半导体全面大反攻,周末满屏看多研报,8月首周相关研报超70篇,真能王者归来?
- ·万安桥失火烧毁仅剩桥头和桥墩,系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木拱桥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三周下降 创两个月来新低
- ·国际油价大跌!已跌至俄乌冲突爆发前水平!
- ·突然暂停收购!绿康生化怎么了?五连板后股价翻倍
- ·突发!石油基地遭雷劈:发生4次爆炸,17名消防员失联!超100城告急,法国遭遇\
- ·眼科上市公司竞逐千亿市场蛋糕 屈光不正手术独挑业绩大梁
- ·樊勇自金鹰转战汇添富!大公司频频挖角 中小基金公司探寻留人之道
- ·因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未落实实贷实付 国开行深圳分行被罚40万元
- ·无惧风险提示 三超新材3个交易日累涨近60%
- ·智评理财风云榜||最高超业绩基准134BP,股份制理财公司近1年收益表现揭秘
- ·光大期货【鸡蛋】:悲观情绪延续 主力合约逆周期下行
- ·把握脉络 洞悉未来——金瑞期货2022有色金属下半年投资策略会成功举办
- ·科技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
- ·徽商银行原掌门人被“双开”,被查前一年履新安徽省担保集团,这家银行已有三任“一把手”相继落马…
- ·康龙化成大跌逾7% 公司实控人拟减持至多2775万股
- ·香港:海外入境人士7天酒店隔离期将变为“3+4”
- ·韩媒:韩将向美提出“芯片四方联盟”协商原则——“不刺激中国”
- ·80岁的拜登正考虑连任问题,美国国会也遭遇“老龄化”
- ·深交所牵头召开座谈会 用好用活信用保护工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